亲子交流具有日常性,交流频率及交流质量对亲子关系有重要意义。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提高亲子沟通能力,有效促进亲子交流
父母增进亲子沟通与交流,促进亲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对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国中小学生家庭的亲子交流状况不太理想。日常生活中出现亲子沟通不畅,主要原因还在于,父母由于忙于工作或不懂教育等原因忽略或敷衍孩子,把批评指责视为交流,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等。
父母要有平等真诚的态度,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接纳孩子的特点和情绪。父母要学会倾听,交流时把注意力集中于孩子,与孩子保持目光接触,很多时候肢体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大于语言本身;孩子有烦闷等情绪时,先接纳情绪再进行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理解。
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在青少年早期,亲子冲突呈上升趋势。一方面,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自主权的要求增大;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的变化不适应,于是冲突逐渐增多。
孩子小时候更多地需要关爱和保护,而日渐长大的孩子更需要情绪上的认同、精神上的理解和情感上的支持、引导。此外,父母要,注重孩子心、智、体的全面发展,关注孩子日益丰富的心理需求,尤其是自理能力、性格养成、兴趣爱好、情绪情感等发展性因素,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在选择中体验独立
理想状态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既,彼此关爱、支持,又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关注而不过多介入,尊重而不干涉和操控,和谐而不强求一致。中国中小学生既希望亲子关系平等但又不喜欢独立,体现出较强的依赖性,与中国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
父母不仅应该为孩子提供安全的情感联系和可信赖的支持,同时也应该为孩子提供体验独立的机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可以有所监督但不要直接管束,更不要因为害怕孩子犯错误就包办代替,应把犯错误的权利还给孩子;父母还要提供机会让孩子自己作决定,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结果负责。
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构建亲密有间的亲子关系
本次研究发现,中国中小学生拥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普通电脑的比例较高,触网率越来越高。而且,在上学日中国中小学生仍有12.9%每天上网2个小时以上,休息日仍有11.7%每天上网5小时以上。这对于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一、初二的学生来说,均时间过长。
父母要更加重视亲子关系状况,与子女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已有的很多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对孩子的网络使用习惯、网络素养有明显影响,亲子关系融洽的家庭中,孩子的网络素养更高。和谐的亲子关系使父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合理使用各类电子产品及上网,这也更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网络素养。
与孩子协商网络使用协议,提醒孩子注意网络安全
父母的监督是孩子形成良好网络使用习惯和网络素养的重要方面。调查发现,中国父母对孩子是否上网了解最多,给孩子设立各种上网规定的比例也最高,但是在孩子使用网络的过程中经常给予提醒和监督的比例最低。这也导致中国中小学生对上网时间、内容两方面的规定遵守得更好,但是对使用规范、费用方面的规定遵守得不够好。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议双方都能接受的上网协议,如果能由孩子为主来提出协议内容更好。这也是培育孩子毅力、自制力、好习惯的方法,父母可通过与孩子的讨论增加亲子沟通机会,使两代人在相互理解中共同成长。
尊重孩子的网络使用习惯,给孩子积极的情感关注
调查发现,中国的中小学生使用新媒体与父母进行沟通有良好的感情基础。但是,有超过半数的中国父母“冤枉”过孩子,把孩子使用网络查资料当做玩游戏的比例在四国中最高;也有中小学生反映家人坐在一起有过各自玩手机的情况,虽然这一比例在四国中最低,但是也超过四成。
父母应保护好孩子信任成年人的美好情感,客观看待与尊重理解孩子的网络使用行为,给孩子更多积极的关注,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使孩子获得情感满足与心理支持。父母还要多倾听孩子的成长烦恼,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