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天,威海的一个4岁小女孩在前往爷爷家的途中,被电动车撞到,送到当地医院,处于休克状态,情况危急。在转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途中,救护车上的医生、手术室的护士长、医生、麻醉科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孩子的家人建立了36人的微信群,及时了解孩子的详细信息。孩子抵达医院后,CT室和手术室的相关工作人员已经准备就绪。
这是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董蒨日前在山东青岛举行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布会上讲述的“互联网+医疗健康”背景下“云急救”的案例。“由于孩子受伤严重,肝脏严重破损,需要肝切除,肾脏修复、脾脏修复等手术。若没有提前准备,很难想象这个孩子能挽救,到最后她全身的血液换了两遍。”董蒨说。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于2017年2月建立了山东省首家互联网医院。2018年11月,该院获批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正式批准,成为省内首批具备互联网诊疗资质的三家医院之一,建成了视频和图文问诊相结合的互联网诊疗模式,为复诊患者提供了便捷的就医条件。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利用互联网+手段解决缴费难问题 (摄影 胡青)
董蒨介绍说,目前该医院已形成了“集中式视频问诊+分散式视频问诊+手机图文问诊”的互联网诊疗模式。医师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医院客户端可为复诊患者提供病情咨询、检验检查预约等服务。医院也为大部分临床科室配置了互联网诊疗视频问诊工作台,为复诊患者提供视频问诊、检验检查线上预约及结果查询、在线处方、慢病随访、药品配送、病历复印寄送等一系列服务。
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心电网络远程诊断系统通过心电网络,为当地各社区医疗机构、医联体单位提供心电图远程诊断服务。
青岛市市立医院在互联网工作站演示在线视频接诊 (摄影 胡青)
该系统于2014年2月正式上线,患者在各社区医疗机构采集的心电图数据,可实时传输到心电远程诊断中心,由中心专业心电诊断专家集中进行诊断并出具电子报告后及时传回各社区医疗机构。社区医生可通过临床医生工作站信息系统,查询、浏览、打印心电图电子报告,实现了患者在社区就诊也能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心电诊疗服务,极大的方便了社区患者。
截至目前,该医院已经与全市58家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的卫生站及卫生室实现了心电网络互连,年开展远程心电诊断5000余例。
青岛妇女儿童医院是近日上线了青岛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平台,旨在降低出生缺陷率及缺陷程度,达到出生缺陷儿在早期救治的目标。该平台连通各级产筛与产前诊断、新生儿筛查机构,完成对孕产妇、新生儿出生缺陷数据的汇总、分析,对有效降低严重出生缺陷儿的出生、提升出生人口质量有着积极作用。截至目前,该平台已覆盖全市4万3千余名孕产妇筛查信息,形成孕前-孕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一体化的生命早期1000天完整健康档案,在孕前、孕期及新生儿各阶段对出生缺陷进行预警和防治。
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工作人员演示人脸识别挂号 (摄影 胡青)
青岛市积极落实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政策,目前有3家医院获得了互联网医院牌照,检验结果“一单通”认可的医疗机构达到63家;通过信息化支撑的“一次办好”便民行动,实现了血费网上报销、住院病历复印网上办理等,提升了群众就医体验。
据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隋振华介绍,该市持续改善就医体验,打造舒心便捷就医环境,全市投入一千余台自助服务设备,相当于增加千余个人工综合窗口,预约患者单次就诊逗留时间从平均3小时缩短为45分钟,非预约患者从平均3小时缩短为2小时,重复排队次数从平均5次减少为2次。
|